生活中最好的事情,就是能够自己上厕所

思考 · 2021-03-09

Image


20多岁的年龄,除了遇上一些很特殊的事情,很少主动思考衰老和死亡这件事。

昨天终于看完了去年就开始读的《最好的告别》。阿图医生以一个医生的视角,记述了人们如何一步步衰老。

这是一个漫长而普适的过程:

从三十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逐年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

四十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

五十岁开始,骨头以每年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

六十岁的时候,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仅为一个二十岁年轻人的三分之一。

七十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差不多2.5厘米空间,所以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之后,会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

八十岁时,我们会丢失25%-50%的肌肉;大脑的处理速度在四十岁之前就开始降低;

到八十五岁,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痴呆。

皮肤细胞内部清洁废物的机制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慢慢失效,残渣聚集,成为黄棕色的老年斑,眼睛的晶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弹性会逐渐降低。渐渐皮肤不再光滑,眼神不闪光。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Tick tock ,next block.

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原本是用于夯实对于比特币的信仰:无论反对者在做什么,说了什么,比特币的最长链都在时时刻刻延长。这个账本都在成长。

脱离比特币的场景来看,有一种悲凉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衰老过程并不存在一种单独的、共通的机制。我们的身体在逐年积累脂褐质、氧自由基损伤、随机的基因突变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不停息的。

很多事情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都是有可能性存在的。打球伤了脚踝,没关系,休息几个月,又可以去球场上蹦蹦跳跳了。

爷爷有糖尿病,这么大的年龄,基本就要接受自己剩下的所有的生命都不能放开吃甜食了。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因为不治之症在 ICU度过生命最后的日子,在我看来,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可能是一种错误。躺在那里,带着呼吸机,每一个器官都停止了运转,心智摇摆于谵妄之间,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可能生前都无法离开这个暂借的、灯火通明的地方。

死亡来临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机会说出“再见”、“我爱你”或者“别难过”。





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这当然是医学最基本的任务。死亡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在一场无法获胜的战争中,我们不会想要一个战斗到全军覆没的将军,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既懂得怎样攻取能够赢得领土,也知道无法致胜时如何投降的人。

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认识到的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但是成绩与坏都没有很大区别,我们最终都是要离开。

唯一能让死亡变成好毫无意义的途径,就是把自己视为某种更大的事物中的一部分:家庭、民族、国家。

小时候在一场葬礼上,把自己和最亲的家人内心绑定在了一起,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身上,自己也是决定要离去的。

现在虽然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但是会时不时对于发生的事情进行悲观地推演,如果明天醒来,他们不在了,如果明天醒来自己失去了视力。

太多的悲观假设让现在的自己更在注重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并不意味着要
纵情享乐,不考虑以后,而是对于当下自己能够拥有的报以感激。也只能这样。

现在对于死亡不恐惧的,恐惧的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和物。

所以,当下,要热烈地活着。

死亡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