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feed yourself everyday ?

思考·阅读 · 2021-03-20

Image


推荐两本大前研一老师写的书。一本是《思考的技术》,另一本是《低智商社会》。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著作有《无国界世界》《全球舞台大未来》等。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


本科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日本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继续攻读东京工业大学核工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


1970年至1972年,任职日立制作所核能开发部工程师。1972年始,任职于麦肯锡顾问公司,1979年升任为该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1981年担任该公司董事,1995年离职。其后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前协会董事、创业家学校创办人。



《思考的技术》有三个点比较触动。


1/ 和外界沟通的时候,不要按照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比较能够理解的顺序。


虽然是多了一步重新思考,但是一般来说能够有效提高沟通的效率。


2/ 尝试用非线性思维思考。


如果天空是蓝色的,那必定有其原因。如果想知道原因,而进一步去学习三棱镜以及光的散射原理,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在光中波长最短的蓝色光经过散射再反射之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


根据现在网络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基本上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大部分问题。


随便一句“我怎么学得会”却会把自己永远封闭在象牙塔中。


3/ 主动堆积一些信息,让构想大量涌现。


很多人会认为,新的构想是借由天才一般突如其来的灵感所产生的。但世界上,很多的构想是通过不断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产生的。


并且要持续不断在头脑中组织东西,才能够发现问题。


这的前提是要接触一些新的信息,比如我三月份立下的一个flag是要记住北京所有的地铁站。但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名称是很消耗脑细胞的,于是我引入了一些新的信息。


对很多看起来有趣的地名,检索了一下背后的故事,两天之后发现,北京的每一个站名后面几乎都会有很有趣的历史渊源。


“海淀五路居为什么叫海淀五路居”,听上想是一个智障的问题,但是通过探究这个问题,让我的记忆地图的任务容易了一点点。

Image



自己是很懒惰的,一旦用脑的方式模式化之后,很难用别的方法再予以刺激。在“当下若没有找到答案就会死”这样的强迫观念之下,将自己所拥有的数据从脑袋中调出来加以分析,引入一些新的信息源,然后找出可以说服自己的解答。


以上不是《思考的技术》的所有内容,只是最能够给我启发的三个点。



Image


从《低智商社会》收获了一点,获取和理解信息的一种方法论。


以下为大前研一老师的做法:


任何信息和情报如果不进行加工整理的话,就不会有丝毫的价值。即使你收集了再多信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这些信息也会成为垃圾,你什么也不会得到。


必须遵循这样一种方法,那就是在得到一些信息后,首先要进行思考并提出疑问,其次再和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对比,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在在我的脑海之中就有五六十个这样的信息框架,当新的信息进来的时候,大脑就会把它和原来的信息进行整合,最后我就会扪心自问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①使用RSS系统每天阅读500条新闻,一周就能读到3500条新闻报道。

②每周将对自己的“信息库”有帮助的或者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全部发送到自己的邮箱。

③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运用到演讲稿里并加以整理,然后我再通读一遍,进行删减和添加,如有需要我会对其中的资料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说。

④把我的演讲稿在星期天晚上播放的“大前现场直播”(bbt757.com)中呈现给听众。

⑤最后是在下一周,我会将这些资料带到网络学校“AirCampus”,让大家进行讨论。


每个星期六花3个小时的时间,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在Google上进行搜索、查询。·这3个小时不能全部浪费在搜索上,最后达到的效果应该是自己能思考,比如说要意识到“最重要的是哪一部分”、“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然后把这些内容都添加到自己的报告中去。如果发现有趣的图片或者数据,也可以添加进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



其实这本书是在一月份就读完的,但是现在还没有更新自己的信息获取途径,直到昨天看到了张潇雨老师的一条微博,再次得到了触动。


Image


当时我是一脸懵逼的:这人是谁?他又发了什么文章???


Image


一看评论区,都已经有一个小姐姐把中文版本翻译出来了,于是我开始找这个人是谁,进而关注订阅他的博客,又发现好多blow my mind 的文章。


同时也关注了这个小姐姐的公众号“理想屯”。

Image


最后把这篇文章的链接放到下面,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公众号“理想屯”。

Image


阅读
Theme Ja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