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文字什么关系?

思考 · 2021-10-22


关键词:创作者、作品、独立


实际写于:2021年9月15日


01


作品是作者在一定状态下的创造,当作品被创作出的那一刻,已经脱离了作者,获得了独立的生命。


作者不是只可以写自己做到的事情。有些作品是作者的自我的投射,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但有些则是作者理想的追求。


 作者个人的品质和作品有时候也是分离的,写出伟大作品的卢梭也辗转于各个情妇之间,创作的《联邦党人文集》的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也在婚内出轨。


不是为道德层面有缺点的男性作者辩解,而是说作品和作者是分离的。


书中的远大志向,激情澎湃的情节也只是作者在特定场景下的有感而发。作者放下手中的笔,作品已经获得了独立的生命。


作品的另一部分灵魂是由读者赋予的,有了读者的作品才能达到完整的状态。就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也会激发不同读者相异的感受,也可能读者感受到的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在同一条道路上。就像如同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那道亮光”。


不论伏波娃本身和萨特的感情生活如何,她的作品都对后世的平权运动有借鉴的意义。无轮中本聪的本人的道德品质如何,大饼已经成为了万亿的产物,服务了千万的人,涨服了千万人。


02


作品和作者分离,信息的来源不要带有特定的歧视(政治新闻除外),只要能够获得价值,促进产生不同思路的信息,都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信息是中立的,有时候不是特定的伟大的作者创作出了一个伟大的故事,而是这个故事总会找到一个渠道来到这个世界。


艺术作品也同样, 同样的作品会从不同的方面激励到不同的人。但有的所谓的艺术作品真是什么价值也没。


辩证地想一下,作品和作者虽然是分离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鉴于个人的生活经历的特殊性,作者也必然会在创作的时候代入个人的痕迹。


就像莫言笔下的中国农村,总带有一种现实暗黑的风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也都深刻批判现实。


一个作者的创作都基本来自于同一个精神内核,所以想要获得特定的体验,就要找 特定的作者。作者出名的一般也只有两三部作品,是他们的巅峰之作,最好状态的下创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但时间的有限性来说,在现代网络社会找到的优质的信息源头——也就是创作这些内容的人,效率要更高一些。


追溯信息的源头,和作品与作者相分离,并不矛盾。


03


那么具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论呢?追溯现代优秀作品的创作源头,选择经过时间筛选的老作品。


如何让煤燃烧地更加充分和如何在erc加密网络上转账最快,这种问题还是需要用现代智慧来解决,而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就不妨去在历史作品中寻找答案 。


写作
Theme Jasmin